吃海藻補鐵改善貧血 配含維生素C食物更好

THE MERIT TIMES
本報台北訊
字級
收藏文章
198觀看次
海藻類屬於非血鐵食物,建議可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水果等一起吃,增加鐵的吸收率。 圖/123RF

【本報台北訊】你是否每天都好累、暈眩、臉色蒼白……,當心是「缺鐵性貧血症」。缺鐵性貧血症是由於鐵質不足,導致無法合成足夠的血紅素,因而產生的一種小紅血球型、低色素貧血,長久下來運動耐力降低、免疫力也會下降。平日可透過補充鐵劑(分為口服與靜脈注射)、輸血(血色素過低時),飲食方面則可多攝取富含鐵質和可促進鐵質吸收的維生素C的食物,預防缺鐵。

平常生活中,有9種容易貧血的族群,要多注意身體狀況並適當補充鐵質。

幼兒成長期 鐵需求量增加

1.生理期間失血者:婦女在生理期間經血量過多或經期過長,容易導致鐵質丟失過多,進而引起缺鐵性貧血。

2.消化道出血患者:胃腸道潰瘍、消化道腫瘤等疾病,都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,使鐵質大量損失,導致貧血。

3.孕婦:懷孕時,胎兒需要大量的鐵質以支持生長和發育,加上母體本身需要的鐵質量也會增加,因此孕婦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。

4.素食(全素)者:由於食物中含鐵質不足或鐵質吸收減少,而引起缺鐵性貧血。

5.慢性疾病患者:慢性腎臟疾病、慢性炎症性疾病、自體免疫性疾病等,都可能導致鐵質的代謝和利用出現問題,引起缺鐵性貧血。

6.輸血不當者:長期輸血、輸血時過度稀釋、輸血品種類不當等情況可能使身體缺乏足夠的鐵質。

7.上消化道手術後患者:鐵質於十二指腸吸收,因此若曾接受全胃切除、十二指腸切除等上消化道手術後患者也容易罹患缺鐵性貧血。

8.癌症病患:射線或化學藥物治療的影響,造成骨髓造血功能下降。

9.幼兒及兒童:鐵的需求量增加,如嬰兒期、青春期、懷孕及哺乳期。

缺鐵性貧血者在飲食方面,建議多攝取富含鐵質食物。食物中的鐵,分為血鐵質和非血鐵質二種,素食者可透過非血鐵食物來補鐵,例如海藻類(紫菜、海帶等)、黃豆類、全穀類、葡萄乾、綠葉蔬菜等。

維生素C可促進非血鐵質的吸收,故攝取高鐵食物時,可搭配含有維生素C食物,如青椒、番茄、小黃瓜等蔬菜水果一起食用,增加鐵吸收率。

草酸、鈣質 會抑制鐵吸收

另外,由於植酸、草酸、鈣質和纖維都會抑制鐵的吸收,因此,攝取鐵含量高的食物應避免與高植酸、草酸、鈣和纖維的食物一同食用。

富含草酸的食物:巧克力、核果、深綠色蔬菜、地瓜、南瓜、豆腐、茶、咖啡、可樂。

富含鈣的食物:乳製品、豆腐、豆干、海藻類、莧菜、金針等。

富含植酸的食物:蔬菜、全穀類、豆類和核果類。

富含纖維的食物:全穀類、豆類、菇類、芽菜類、花椰菜、牛蒡、地瓜葉、秋葵、紅鳳菜等。

雖然缺鐵性貧血症是血液科門診最常見的疾病,但是缺鐵性貧血的診斷只是一種症候群,並非最終的病因,接受輸血或補血劑、多補充含鐵食物只是減輕症狀。因此當有缺鐵性貧血時,一定要仔細尋找發生缺鐵性貧血的可能原因,並針對造成缺鐵的原因一併處理,才能對症治療。
 

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

相關文章

Related articles

熱門文章

Most read
看更多 看更多
追蹤我們 訂閱《人間福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