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學堂鐘聲】在成功之後

THE MERIT TIMES
文/鄧名敦
字級
收藏文章
21觀看次
文/鄧名敦

歷史上太多帝王將相的故事,以至於大多數人對歷史的理解,都限縮於英雄偉人的視角。但是,在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,真正泳渡其中,掙扎求生、品味甘苦的,卻非那些「非常人」,而是平凡如你我的「一般人」。

這麼平凡的我們,當然渴望自己有限的生命能夠不凡,就像那些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,這也無怪乎市面上有如此多的「成功學」,教大家如何富貴顯達、怎樣成為焦點流量,甚至成就人生贏家。然而,在這些盼願、冀求、期待之中,似乎沒什麼人關心這些願望成真之後的事情,彷彿一旦成功就金剛不壞、青春永駐了。

唐傳奇裡有個名叫賈昌的老人,年輕時也是個神童,但他跟我們熟悉的神童都不一樣,既不會禮樂詩書、也不能七步成詩,更不可能面對譏諷還能氣定神閒地回敬一句「想君小時,必當了了」。

賈昌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名神童,該說是生逢其時,〈東城老父傳〉寫到:「上之好之,民風尤甚。諸王世家,外戚家,貴主家,侯家,傾帑破產市雞,以償雞直。都中男女,以弄雞為事;貧者弄假雞。」鬥雞本來就是一項深受上流社會與民間喜愛的遊戲,唐玄宗即位後更是成為全民運動。賈昌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,被玄宗慧眼賞識,召入宮中,作為雞坊的成員之一。

入宮之後,年幼的賈昌隨即展現他「御雞」的天賦,「三尺童子,入雞群,如狎群小,壯者,弱者,勇者,怯者,水穀之時,疾病之候,悉能知之。舉二雞,雞畏而馴,使令如人。」賈昌不僅有指揮雞群的本事,更令人讚歎的是,他對每一隻雞的性格、體貌、強弱,瞭若指掌。

如此出色的本領,再加上他為人忠厚、做事謹慎,很快就受到玄宗的寵愛。錦衣玉食、金銀財寶等各種賞賜當然少不了,就連賈昌父親的喪禮,也因為愛屋及烏,得以風光大葬、備受哀榮。一時之間,賈昌成了長安的名人,當時的人還給了他「神雞童」的封號,甚至為這段庶民崛起、鯉躍龍門的神奇故事,特別編了一段歌謠傳唱天下。

不過,人生哪有駛不盡的順風呢?個人的際遇必然與社會、國家綑綁,若在太平盛世,成功之後也許還能延續;可一旦動盪四起、風雲變色,陡然直墜的人生深谷就在眼前,失落、頹唐、困頓、迷茫,往往才是成功之後的經常課題。

天寶十四年,安史之亂爆發,烽煙處處,歌舞昇平再也沒有一絲餘地。賈昌沒跟上逃難的隊伍,還得逃躲敵人的搜捕;好不容易回歸故里之後,觸目所及皆是一片狼籍,「居室為兵掠,家無遺物。布衣憔悴……道見妻兒於招國里,菜色黯焉。兒荷薪,妻負故絮。」

曾經的繁華對比眼前的破敗,彼時的榮達對照此時的蕭索,他還是那個神雞童,只不過天下再也沒有他的舞台。

賈昌的故事,就是唐代由盛轉衰的縮影,儘管寫故事的人想藉此譏刺時政,但拉遠些看,他的人生故事不也是我們的故事?成功之後是什麼,誰也說不準,若沒有及早做好心理準備,只是一廂情願地以為成功就好,恐怕那還不算是真正的成功。
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

相關文章

Related articles

熱門文章

Most read
看更多 看更多
追蹤我們 訂閱《人間福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