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Name of Life ── 心靈所需的距離

THE MERIT TIMES
文/閑三
字級
收藏文章
22觀看次
文/閑三

◎微微慘的笑話

標題英文借用日本音樂泰斗「久石讓」的動人名曲,然而文章卻要從一則網路笑談說起,才能夠讓你理解這個主題的真實性與現實性。

這些年網路社群常聊起台灣各地的地方特徵,提及台中的地方特性時,早餐內容大錯特錯;但是有一樣說對了!不少台中人無論前往多近的目的地,會選擇騎車。

這慣性常讓外地人感到滑稽,但是台中街頭的「人景」,舉止動作當真格外細膩。

倘若你閒情有加、心情正好,台中街頭真是人比街景有趣;然而,我們生活在台中市區的人,就如同其他城市的居民,生活中充滿待辦事項。

這時神態細膩非凡、八竿子打不著的陌生人,若再審慎纖細、又不好「失禮」,我們心中真是既無奈又煩躁。

所以,的確有一定比例的台中人,不管前往多近的目的地都騎車,避開那些不必要的情緒。

因為既然彼此陌生,就代表此生僅止於錯身而過的緣分,心靈無需如此靠近,乃至無聊的黏貼。

而生活的健康,不單單飲食、作息、言行有序,我們的心更該搶在前頭,如同行車般,保持「安全距離」!

◎心與心的距離

台灣的爭執性文化源起於「失距的心」,而心靈一旦「失距」,生活立刻「失焦」!

因而我們每日的生活秩序,重點便在自心與他心之間,拉開「安全距離」,才不致莫名黏膩,無謂的勞神分心。

特別是遇上惡緣,無論對錯立刻讓出距離,才可能遠離惡因、免除厄運。而在一切得失、聚散,不可避免的威脅、誘惑與亂象間,更得靈活的,維護適切而利於呼吸的人性寬度。才能愉快地活出生活品質,乃至體證「唯心所造」的真諦,成就自己昇華的人生。

所以距離,維護安全的、恰當的心靈距離,讓自己和他人都能活得清爽,好好呼吸、好好休息,輕鬆愉快圓滿生活,達成自己心中的美善,優游於娑婆、樂於祝福他人與世界。

◎五感足以轉心

心靈的距離似近又遠,有時莫名疏遠得讓人感到輕鬆或冷淡;有時又貼近得令人窩心或煩躁乃至威脅。

因此遇上不喜的境界,其實善用我們人體的五感,便足以轉動心識、拉開自己與環境的距離。

倘若你正在辦公室、課堂上,深呼吸一下、將視線落實於桌上的瑣物,靜心觀看、觸摸它們片刻,體會那種現實感真實感,心情往往得以稍稍落實。

此時,稍微收拾或移動物品,其實沒有人會察覺,然而兩分鐘左右時間,你便與心中的繁雜拉開或長或短的距離。此時再抬頭看看你的工作,或教室前方的老師或白板,你的感受已和幾分鐘前不同、呼吸也迥然相異。

而下班或下課後必然的交通,更是「轉心」的旋鈕,因為我們必得將全部的注意力,轉移到通車與步行的安全。

當然,接下來的音樂、戲劇、進食、運動、談天,乃至不甚鬧耳的噪音也是。

總之,隨順現實情境轉動感知,讓自己的心,結結實實落入現實生活、沉澱於當下,我們的心才可能知、感並具,安然而生動地活出每時每刻、恆常輕盈,微笑觀看現實的美好、同理自己與世界。

不是嗎?我們常忽視自己既勇敢又脆弱的心,然而我們的心靈絕對需要自己的同理心,舒軟地安頓生活與心情,才足以旁及一切、體恤人間萬象、溫暖世界、自他兩利。

◎活得像人、活得愉悅

你如何為自己的生命命名?又賦予自己的生活哪些內容?

換句話說,你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?又如何過日子?這些都需要你的心靈,在擁擠的生活中讓出距離後,才能從自心裡外得知得見的。

或許沒深思過這個問題的人,會誤以為我說話抽象、賣弄文藝腔調。然而,一旦在生活的追求中「失距」,往往就是亂心起、「生活失焦」的開端,同時也是成善成惡的岔路與關鍵。

我一位表姊自幼生長於富裕而軍事化教養的家庭,由於經濟的闊綽,有著較為繁複的親族互動與人際交流,也因此擁有一般人無從體會的心事。

表姊在姨丈老年時,不斷以各種形式的貼心呵護、陪伴、問候、侍奉,讓老父親終能明白「饒過別人,也放過自己」的道理。

真的!我們的心非己所思,的的確確是饒不過別人、就放不過自己!

因此,在「現實距離」中調節「心靈距離」,讓彼此都輕快過日子、追逐生活中生動的視野。活得愉悅、活得像人,圓滿當代文明該有的自由與和諧。

別忘了一切「唯心所造」的佛陀教示,這是歷經兩千五百餘年試煉的硬道理,同時也是佛教自遠古綿延至今、乃至傳香未來的真理體性。既是我們由衷體悟、信仰佛教的緣由,同時也是寬待心靈的不二箴言。
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

相關文章

Related articles

熱門文章

Most read
看更多 看更多
追蹤我們 訂閱《人間福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