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唐詩小學堂】李白〈登金陵鳳凰台〉

THE MERIT TIMES
文/涼兒(惠茹) 
字級
收藏文章
62觀看次
圖/茶茶
文/涼兒(惠茹) 

鳳凰台上鳳凰遊,鳳去台空江自流。

吳宮花草埋幽徑,晉代衣冠成古丘。

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鷺洲。

總為浮雲能蔽日,長安不見使人愁。

小朋友們,你是否曾在某處眺望遠方,引起心中的愁緒呢?今天,我們要介紹唐代詩人李白的詩作〈登金陵鳳凰台〉。

本詩的首聯「鳳凰台上鳳凰遊,鳳去台空江自流。」首兩句多次提及「鳳」字,為何會出現這麼多次呢?相傳在南朝宋時,有鳳凰棲息於此地,鳳凰台也因此得名,《淮南子》寫道:「羽嘉生飛龍,飛龍生鳳凰,鳳凰生鸞鳥,鸞鳥生庶鳥,凡羽者生於庶鳥。」古人認為鳳凰是飛龍之子,有祥瑞之意,故此地曾繁榮興盛一時。開頭兩句「鳳去台空」,表示如今不復往日的模樣,獨剩空台與江流。

頷聯「吳宮花草埋幽徑,晉代衣冠成古丘。」當年吳國華麗的宮殿與茂盛的花草,如今都埋沒在荒涼幽僻的小路上,看起來一片荒蕪。東晉時期的英雄豪傑與風流人物,現在也長眠於墓中。

頸聯「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鷺洲。」高聳的三山,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。詩人站在台上,遠遠看著三山聳立,白鷺洲將秦淮河隔成兩條水道。宋代的陸游在《入蜀記》中寫道:「三山自石頭及鳳凰台望之,杳杳有無中耳。」此處詩人描寫「三山半落青天外」,將三山若隱若現的畫面寫得恰到好處。

末聯「總為浮雲能蔽日,長安不見使人愁。」描寫完眼前的景色後,詩風一轉,從寫景轉為抒情,其中「浮雲」、「蔽日」意有所指,暗示當時政治的黑暗。最後,「長安不見使人愁」,寫出內心的憂愁與沉重的心情。

這首〈登金陵鳳凰台〉把眼前之景與心中感受交織在一起,旨意尤為深遠。各位小朋友,欣賞完這首詩後,不妨拿起筆,學習李白將心中的情感寫成詩作吧!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

- 支持福報,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-

前往支持
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

相關文章

Related articles

熱門文章

Most read
看更多 看更多
追蹤我們 訂閱《人間福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