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食品吃錯恐傷身 特殊配方先諮詢醫師

THE MERIT TIMES
本報台北訊
字級
收藏文章
32觀看次
衛福部食藥署昨日表示,購買健康食品應認明「小綠人」標章,才是經政府核准。圖/中央社
【本報台北訊】民眾養生常見吃補充品,衛福部食藥署提醒,購買健康食品應認明「小綠人」標章,才是經核准,至於食用特定疾病配方食品患者,務必經醫師或營養師指導,吃錯恐傷身又送命。

市面上健康食品及特定疾病配方食品琳瑯滿目,不少民眾無論有沒有生病,常見買來「補」一下。食藥署昨日舉行「正確選用健康食品及特定疾病配方食品」記者會,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表示,「健康食品」是個法律名詞,依《健康食品管理法》規定,產品要經過科學佐證產品的安全性、保健功效及安定性,才能申請認可為「健康食品」,也就是取得「小綠人」標章,否則皆為一般食品,民眾在選購時務必認明。

特殊配方營養品

為患者設計

目前健康食品可以宣稱的保健功效項目共有13項,包括調節血脂、胃腸功能改善、護肝、免疫調節、骨質保健、不易形成體脂肪、抗疲勞、輔助調整過敏體質、調節血糖、延緩衰老、牙齒保健、促進鐵吸收、輔助調節血壓,目前核准有效的健康食品共有419件,其中又以「調節血脂」、「胃腸功能改善」、「護肝」這3項產品最多。

腎臟病、糖尿病、癌症等患者可以選擇特定疾病配方食品。馬偕紀念醫院營養醫學中心副主任蔡一賢說明,特定疾病配方食品是為了生理功能失調,無法進食、消化、吸收或代謝一般食品或食品中特定營養成分的患者而設計。

蔡一賢表示,特定疾病配方食品可分為4大類,包含可作為單一營養來源的「營養均衡完整配方食品」與「營養調整完整配方食品」,及不可作為單一營養來源的「營養調整補充配方食品」與「特殊單素配方食品」。

食品非藥品

不可稱醫療療效 

特定疾病配方食品外包裝上除應符合一般包裝食品規定標示事項外,同時要標示「適用對象」、「使用方法及用量」、「本品屬特定疾病配方食品,不適合一般人食用,須經醫師或營養師指導使用」及「多食對改善此類疾病並無幫助」等醒語。

以往有民眾看到這些特定疾病配方食品標示有特殊配方營養素,誤以為比較好而購買食用,蔡一賢說,實際上這些額外攝取的營養素、熱量,一般人多吃不僅沒什麼助益,甚至可能增加身體負擔。

若是因疾病有食用需求,務必諮詢醫師或營養師建議。她舉腎病患者為例指出,慢性腎臟病會慢慢走到洗腎,兩者適合的特定疾病配方食品成分非常不同,一個是低蛋白、另一個是高蛋白,吃錯的話可能導致併發症,甚至死亡,尤其很多人不見得只有一種疾病,例如可能同時有腎病、糖尿病,且每個人狀況不同。

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強調,不管是健康食品或是特定疾病配方食品,都不得宣稱醫療療效,並沒有等同藥品的效果,也無治療疾病的作用,若身體有任何不良狀況仍應循正常醫療管道診治,切勿自行食用誇大功效或宣稱療效的產品,以免花錢又傷身。

針對一般健康的民眾,蔡一賢則建議,還是從天然食物中攝取營養,因為裡面可能含有某些,目前的儀器無法分析出來的成分。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

- 支持福報,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-

前往支持
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

相關文章

Related articles

熱門文章

Most read
看更多 看更多
追蹤我們 訂閱《人間福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