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雲大師佛法新解(上)

THE MERIT TIMES
星雲
字級
收藏文章
36觀看次
圖/道璞
編按

佛教流傳兩千多年來,由於個人的私見、繆誤,對佛法解釋不當,卻都借用「佛說」的名義,實在是違背了佛陀的本懷。有鑑於此,星雲大師特別舉出三百餘個主題,如:我是佛、行佛、天堂地獄、四大不空、感應等,作進一步積極的解說,並彙編成《佛法真義》,期能讓佛陀真正的教化,普現在人間。



我是佛

「我是佛」這句話不是傲慢的話,也不是夜郎自大的狂妄之言,這是佛陀開示的言教。佛陀成道時說「人人都有佛性」,這句話是要我們直下承擔,要肯定自我,要我們相信自己也有成佛的性能。

有一個信徒問禪師:「什麼是佛?」

禪師看著他說:「我告訴你,你也不會相信!」

信徒說:「師父!您的話我怎敢不信。」

禪師說:「好吧,你既然肯相信,我告訴你:『你就是佛』啊!」

信徒驚訝的說:「我是佛,我怎麼不知道呢?」

禪師說:「因為你不敢承擔啊!」

這個世間上,很多佛教徒不敢承認自己就是「佛」。慧忠國師有一次喊著:「佛啊!佛啊!」侍者一臉疑惑的問國師:「您在叫誰啊?」國師回答:「我在叫你啊!為什麼你不敢承擔呢?」

所以,後來我在各地主持皈依典禮,總要信徒說「我是佛!」我告訴他們:當我講「我是佛」時,我可以打人嗎?我可以罵人嗎?佛能喝酒嗎?能抽菸嗎?你敢承擔「我是佛」,你的人生就不一樣了。既然「我是佛」,就應該要慈悲,既然「我是佛」,就應該要普利天下。

這句「我是佛」,對自我的勉勵,自我的肯定,自我的發心、成長、擴大,是有特別意義的。

我認識佛,甚至鼓勵大家承認「我是佛」,這是因為佛教講究平等。佛有過去的諸佛,有未來的諸佛,也有現在的諸佛。如《法華經》裡,常不輕菩薩說:「我不敢輕視汝等,汝等皆當作佛。」我雖是人,但人能成佛,佛是人成,人成即佛成。



有佛法就有辦法

有信徒問我:「您常說:『只要有佛法就有辦法』,所謂的佛法、辦法,指的是什麼?」我告訴他:「慈悲、智慧、包容、平等、方便、善巧,就是佛法。」

印度史上著名的阿育王,南征北討所戰皆捷;雖然威伏四方,但阿育王出巡各國,看到民眾的目光無不充滿仇恨,可知民心實未臣服。後來阿育王因信仰佛法,改以慈悲仁道治國,從此德風遠播,阿育王再次出巡全國,只見百姓們個個欣悅鼓舞。這時阿育王不禁從心底發出由衷的禮讚說:「力的勝利,不是真正的勝利;法,可以戰勝一切;唯有法的勝利,才是真正的勝利!」

這就是佛法所謂的平等精神,無我的寬大雅量。人,只有無私無我,才可以戰勝卑劣的欲望、貪求,獲得身心究竟的自由。

在禪宗裡面,有一句話說:「平時一樣窗前月,才有梅花便不同。」佛法用得恰到好處,整個人生的境界都提升了。所以說「有佛法就有辦法」,主要是讓我們自己心中有一股信仰的力量、智慧的力量、禪定的力量、自覺的力量……當你學會了佛法裡面的「智慧寶藏」,自然就有本事走遍天下了。



地球人

我二十幾歲離開大陸,曾在1989年回到大陸揚州的故鄉,那時候,家鄉的人看到我,都說我是「台灣來的和尚」。我生活在台灣一甲子以上,台灣的本地人都說我是「外省人」、「大陸和尚」;甚至走遍世界各國,也沒有人承認我是美國人、香港人……後來,我就自許做個「地球人」,因為地球沒有捨棄我。

地球、世界都是公眾的,不是哪一個個人的,算起來,應該統統都是「地球人」,都是世間上的人。

有一次我和巴西聖保羅州聯邦警察總監 Dr. Francisco 談話,讚歎巴西人很有佛性。他一聽就說:「巴西沒有本地人,凡是住在巴西的,都是『巴西人』。因為巴西大部分都是外國移民,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的巴西人。誰來到巴西,誰就是巴西人。」

聽他這麼一說,我心有所感,人在思想上要建立尊重包容的觀念,才能把自己融入到世界裡;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,世界就能有多大。

這是一個多元文化的世界,雖有人種、膚色、地區、男女老少、貧富貴賤的不同,但人格是一樣的,都應該受到大家的尊重。《華嚴經》說:「心佛眾生,三無差別。」眾生彼此尊重、包容、平等、無我、慈悲,才是各民族、國際間需要的理念。

在這世界上,只要認識彼此的因緣關係,哪裡不是我的故鄉?哪裡不是我的家園呢?假如世界上,人人都能把地域的觀念都去除,大家都是地球人,不是很好嗎?



放生與放死

我們常見一些佛教徒喜歡在法會中「放生」,藉此功德祈福消災,但往往因為「放生」不當,反而造成「放死」。例如有人說:「捕魚的,明天我八十歲大壽要放生,你幫我抓點魚來放生!」「捕鳥的,我明天七十歲生日,你幫我捕些鳥來放生。」這些等待放生的魚在水桶裡,還沒放生就死了一大半;關在籠子裡的鳥,在沒來得及放生前,也大都一命歸西了。

即使能被順利放生的魚兒、鳥兒,牠們在這一捉一放之間,不但因此感到恐懼,也難免傷到皮肉,甚至危及性命。尤其把原本遨翔在山林裡的小鳥,捕捉到都市來,無異是促使牠早亡;把原本生活在海裡的魚,放生到淡水湖裡,也是難以存活。因此,放生本來是慈悲的善行,但是放生不當,反而會害死更多的生命。

其實,我們與其做些不當的「放生」,不如更積極的「護生」。比如:不鞭笞牛馬、不彈射鳥雀、不垂釣魚蝦等。

總之,放生要隨緣行之,不要刻意放生。比放生更重要的,是要能護生;而護生最大的意義是「放人」一條生路。當一個人失意時,給予他正面的鼓勵、開導、救濟、給他善因好緣,這就是「放人」;「放人」給予人重生的因緣,比「放生」的功德更高、更大。



頓漸平等

「禪宗」自菩提達摩東來,五傳到了弘忍,五祖門下分出南、北二宗。「南宗」以惠能為中心,「北宗」以神秀為代表,史稱「南能北秀」,又稱「南頓北漸」。

所謂「南頓北漸」,即:行於南方的惠能大師,認為「心性本淨,本來是佛,識心見性,即可頓悟成佛」,所以主張「直指人心,頓悟成佛」的「頓悟教說」。另一方面,住在北地的神秀大師主張「佛性人人本具,但為客塵所覆,必須透過時時修習,拂塵除垢,才能成佛」,因此重視「息妄修心」,強調「漸修漸悟」的禪法。

其實,「頓漸」之說,是後世的門徒強加分別的。在《六祖壇經》裡,惠能大師開宗明義就說:「法無頓漸,人有利鈍,故名頓漸。」換句話說,佛法本來沒有頓漸之別,只是眾生的根機有鈍有利;然因「理上有頓悟,事上要漸修」,認真說起來,學佛修行,要想一下子就一步登天,那是不可能的,凡事都要一步一步來。所以過去的禪師們,有很多人都是先悟後修,他先覺悟,悟了以後要修,修道以後,還要再慢慢體證。

故而,不管是頓門或是漸門,應該「方便有多門,歸元無二路」,大家應該要互相容許異己的存在,不要在法上做無謂的比較。佛法不是學說,不是拿來作研究用的,佛法是讓我們修行悟道的,只要我們能「識自本心,見自本性」,當下就能完成自我。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

- 支持福報,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-

前往支持
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

相關文章

Related articles

熱門文章

Most read
看更多 看更多

你可能也喜歡

Favorite

作者其他文章

Writer
追蹤我們 訂閱《人間福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