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色動物

THE MERIT TIMES
文/潘湘湘 
字級
收藏文章
59觀看次
圖/克拉克
圖/克拉克
文/潘湘湘

在西方文化中,白色是被崇尚的顏色,象徵為純潔、神聖、高雅,而大自然有很多色彩繽紛的動物,白色的動物則相當少見,因此只要有白色或幾近白色的動物出現,往往就被視為聖潔與吉祥的代表,會好好保護甚至膜拜,像白獅子、白麋鹿、白烏龜、白孔雀都曾被當作祥瑞的神獸對待。然而,撇開神祕色彩,白色動物為什麼是白色的?體色一直是白色的嗎?還是階段性的生物演化?

白色主義 偽裝為先



生物界中,白色體色的動物品種,寥寥可數,且大多出現在冰天雪地的極地氣候區,像歐亞大陸北部、加拿大北部和格陵蘭北部等地域。這些白色動物在物競天擇演化下,身體選擇了白色作為自身的顏色,例如目前已瀕臨絕種的「北極狼」,在炯炯有神的眼睛之外,都是白色的,白狼會成群結隊在冰雪白地裡攻擊獵物;一種名為「雪鴞」的白色貓頭鷹,也在極地,與一般的夜行性貓頭鷹不同,牠們是在晚上休息的晝行性禽鳥,公鴞的羽毛會愈老愈白,甚至全身羽毛成為純白色;而目前所知的出自北極圈的「白獅子」,眼睛是淺藍色的,其也是為了適應冰雪環境,才有了白色毛色做為保護色,因此體內有白色基因是生物演化的結果;而北極的「白狐」,冬季時的毛皮是純白色,只有無毛的鼻頭和尾巴是黑色,不過到了春夏時分,他們的毛色卻逐漸轉變為青灰色,所以也稱為「藍狐」;陸地最大的肉食動物「北極熊」又稱白熊,白色的外表在雪地上是可以自由穿梭,不容易被獵人發現。

其他不一定生活在極地的白色動物有白貓、白兔、白馬、白羊等等,不過科學家們認為,天生白色的動物應該很少,大多數的白色動物有可能是因為得了「白化症」,才變成全身白。這類的白子生物以魚類、兩棲類、爬蟲類及鳥類居多,爬蟲類的白色則是呈現白色偏淡黃的體色。網路上曾經流傳過一則「患白化病棕熊,多次被動物保護組織誤當成北極熊,而送牠到北極」的新聞,內容顯然純屬趣味,但此說法也間接證明了得到白化症與本來就是白色動物的區分。

白化白變 顯示有別



人類也有白化症,這是一種遺傳疾病,發生的機率是兩萬分之一,以機率來說,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,出現白化症量大於其他地區。白化症特徵是全身上下的皮膚、頭髮、眼睛都沒有顏色或是非常淡,原因是因為體內基因發生突變,身體的細胞無法將一種「酪胺酸」轉化成黑色素,導致體內沒有足夠的黑色素,因此也就成了所謂的「白色之子」。由於缺乏黑色素,也會讓白子的視力不佳,不僅畏光,曝晒在陽光之下皮膚也很容易灼傷,所以經常只在夜間出沒,也較少於野外遊走,中美洲巴拿馬當地的印第安人San Blas族稱白化症者是「月亮的孩子」。

根據調查,白色動物還有可能是「白變症」才全身變白的,病狀與白化症類似,不一樣的是,白化症是缺黑色素,白變症則是缺乏更多的色素,因而身體顏色就都變成白色的。兩者如何區別?看眼睛就知道,白化症的動物眼睛多為紅色,而白變症動物的眼睛會有其他顏色。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

- 支持福報,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-

前往支持
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

相關文章

Related articles

熱門文章

Most read
看更多 看更多
追蹤我們 訂閱《人間福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