設定目標轉移焦慮 選前症候群不上身

THE MERIT TIMES
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
字級
收藏文章
28觀看次
從事藝文創作或參與社交活動等,轉移政治注意力,有助於減輕選前症候群。圖/123RF
【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】二○二四年總統和立法委員選舉,進入最後衝刺階段。關心選情的民眾或參與選舉的相關人士,此刻的心情常是既期待,又怕受傷害,因為個個有希望、但沒有一人有把握。精神科醫師提醒,這段時間為容易產生身心壓力階段,會出現所謂「選前症候群」,也提出八個改善症狀的方法。

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指出,選前症候群是一種心理狀態,隨著選情起伏變化而發生。人們一方面開心等待行使神聖民主投票的到來;另一方面,又常掉入不同政治立場的拔河競賽當中,因為選舉結果的不確定性,以及受到政治爭議、媒體報導影響,而出現焦慮、不安、擔憂等情緒。

對話政治化 產生社交壓力

選舉是一個政治過程,通常充滿激烈的競爭和高度壓力,可能對候選人的身心健康產生影響。楊聰財歸納與候選人有關的六大身心壓力包括:心理壓力、睡眠問題、社交壓力、身體健康、公共壓力、精神壓力。

「選前症候群」症狀可能包括:一、政治焦慮:人們可能擔心選舉結果,擔心候選人政策和立場,或者對政治局勢感到擔憂。二、社交壓力:選舉期間,社交媒體和日常對話中可能會變得更加政治化,導致人們感到社交壓力。

三、資訊過載:政治選舉時,媒體和社交媒體上的信息可能變得「壓倒性」,因而感到難以應對大量的選舉相關信息。四、不安感:可能擔心選舉結果會對生活產生重大影響,這種不安感可能導致焦慮和緊張。五、政治疲勞:長時間的選舉過程和不斷的政治討論,可能使人感到疲倦和失去興趣。

多元獲取信息 視角更全面

楊聰財醫師提出以下八招,有助於改善選前症候群。

一、增加信息來源多樣性:試著從不同的新聞來源獲取信息,以獲得更全面的視角。選擇性報導可能會增加焦慮,因此盡量多聽取不同觀點的意見。

二、控制媒體曝露:選擇限制每天花在政治新聞上的時間,以減少對負面消息的曝露。設定特定的時段來了解最新政治動態,然後專注於其他活動。

三、放鬆技巧:學習放鬆技巧,如深呼吸、冥想、瑜伽或進行身體運動,這些都有助於減輕焦慮和緩解壓力。

四、建立社交支持系統:與家人、朋友或專業心理醫生交談,分享情感和擔憂。社交支持可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,有助於減輕症候群。

五、參與社會活動:參加社區活動、義工服務或興趣班等,轉移注意力並建立正面社交網。

六、培養健康生活方式:保持均衡飲食、規律運動和充足睡眠有助改善心理健康,增強抗壓力。

七、設定目標和計畫:為自己制定具體目標和計畫,轉移對政治焦慮的關注,並在個人生活和事業方面取得進展。

八、尋求專業幫助:如果「選前症候群」嚴重並且持續,可能需要諮詢心理醫生或是心理治療師,提供更專業的支持和指導。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

- 支持福報,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-

前往支持
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

相關文章

Related articles

熱門文章

Most read
看更多 看更多
追蹤我們 訂閱《人間福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