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捐血到輸血

THE MERIT TIMES
文/楊婷婷
字級
收藏文章
22觀看次
圖/123RF
文/楊婷婷

看過「捐血一袋、救人一命」的鼓勵捐血標語吧,猜猜看,捐出去的血要經過多少程序,才能確保讓病患使用?我們快來一探究竟。

捐血一袋 救多人命



一般人捐一次250毫升的血,僅占全部血液的1/20,所以對於身體幾乎沒有影響,而所捐出去的血叫做「全血」,裡面的血液分為血漿和血球兩部分,血漿約占全部血量的55%,血球約占45%。血漿略呈淡黃色,其成分中約90%是水,7~8%是血漿蛋白,其餘為養分、廢物或氣體等。血漿中的蛋白質種類繁多,如抗體、激素、酵素等,具有各種重要功能。血球則分為紅血球、白血球和血小板等,分別具有協助氣體運輸、防禦疾病和血液凝固等功能。

所以可想而知,需要輸血者,不見得需要別人整袋捐出去的血,而是血液可分離出不同成分血,製成不同成分的醫療用血,提供不同血液疾病的病患使用。所以,真正比較合適的說法應該是:「捐血一袋,救許人多命」,而且除了血液資源更充分有效利用之外,通常成分血被認為較使用全血來得安全。

一般人捐出去的血,會收集在血袋裡,依聯袋數一般則有單袋、二聯袋、三聯袋等3種。而一袋「全血」可分離的血品成分,取決於血袋的聯袋數。單袋僅有一個主袋,不做分離,含所有的血液成分,稱為全血;二聯袋則有一個主袋(採血用的袋子)和一個連接副袋,可製備「紅血球濃厚液」與「血漿」(新鮮冷凍血漿、冷凍血漿或血漿原料);三聯袋則有一個主袋和2個連接副袋,可製備3種成分血品:「紅血球濃厚液」、「血漿」與「血小板濃厚液」(或白血球與冷凍沈澱品)。

密閉系統 無菌輸血



血液分離的成分血品種類取決於採血時間、製備溫度和離心條件,為了維持血液中特定成分的活性,須在適當的溫度下進行製作,再利用離心機不同轉速,將血品分離成不同組合,同時民眾捐出來的血,還需經由檢驗課檢驗,確認檢驗結果合格,才會將血袋送往需求的醫院使用,過程中要層層把關,對溫度、細菌等進行控管,使血液在分離、製備過程中都是無菌狀態的「密閉性系統」,讓無菌的血液在無菌的袋子裡移動,保持無菌的狀態。

捐出去的血,其中,血球需在1~6℃的環境中冷藏保存,效期共35天,血漿則需維持在-18℃以下,效期為一年,血小板則是20~24℃,只有5天效期,由於血小板保存溫度剛好是細菌最容易孳生的溫度,因此每一袋分離術,血小板都需要做細菌檢測,而且要24小時搖晃,排出血小板生存產生的二氧化碳,避免血袋pH值偏酸,導致血品無法使用。

反覆把關 安全無慮



一旦血袋封上口,血品也只是半成品,還要確認檢驗報告,血袋上面一定要貼上捐血人資料,檢驗合格內容,以及血袋基本資料,如血型、採血日期、血液效期、血袋編號等內容,才算是完成品,才能「出貨」,若是檢驗結果不合格,血袋將會被銷毀,因此,從捐血到輸血,是一個經過反覆確認、把關的過程,才能確保供應出去的所有血品都安全無虞。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

- 支持福報,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-

前往支持
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

相關文章

Related articles

熱門文章

Most read
看更多 看更多
追蹤我們 訂閱《人間福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