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深癌醫張明志 隨時放得下的功課

THE MERIT TIMES
陳玲芳
字級
收藏文章
124觀看次
張明志醫師在《隨時放得下的功課》一書中說,死亡只是生命樂章的結尾,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。圖/pexels

【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】你是否曾想過,當我們的靈魂隨著科技進步而改變時,人性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?癌症是老化的細胞壞了,突變了。人類在二十一世紀的心靈是否也突變了?面臨更多的新科技、更普及的人工智慧,人性、靈性不見了,被科技取代了。

馬偕醫學院臨床教授張明志,在近期出版的《隨時放得下的功課》一書中提到,死亡是人生的必然,是很大的功課,可以學習很多。「人生的目標在於有沒有把功課做好,而不是風光一輩子。」

很多人相信人類可以突破醫學的極限。因此,有些人的死亡過程變得漫長。過去幾個星期內會死亡的病人,如今可能延續很多年。雖然這樣有意義地延長了生命,但生活品質呢?臥床不起、依靠呼吸器,或者住在加護病房。

這些耗費大量金錢換取的生命,背後又意味著什麼?他們的餘生,多半是失能、殘破的。他們感恩了嗎?悟道了嗎?更加認識神了嗎?還是每天擔心病情惡化、復發,或死亡的降臨?

馬偕醫學院臨床教授張明志,近期出版《隨時放得下的功課》一書。圖/時報出版提供

面對生死難以抉擇,永遠無法做好準備。病人問:「醫生,救救我,我還不想死!」醫生問:「那你什麼時候願意死?」病人答:「無論如何,我都不想死。」醫生又問:「如果你能暫時活下來,你想做什麼?」

病人說:「我還有很多事要做,還沒好好享受生活。」醫生問:「舉個例子,有什麼事是你想完成的呢?從最重要的到不太重要的,列出你的願望清單?」病人沉默了……然後說:「死亡很可怕,我不知道該列什麼。我永遠都不可能準備好……。」

擔任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逾40年,診治過無數癌症病人的張明志說,通過生病,我們才會明白人類的渺小,才會珍惜每一天平安的日子,明白我們多麼需要他人的幫助,需要風調雨順的環境。死亡只是考驗結束的一部分,不是及格或不及格,也不是獎勵或懲罰。「死亡只是生命樂章的結尾,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。」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

- 支持福報,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-

前往支持
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

相關文章

Related articles

熱門文章

Most read
看更多 看更多
追蹤我們 訂閱《人間福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