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中風徵兆不可輕忽 暫時性腦缺血速就醫

THE MERIT TIMES
本報台北訊
字級
收藏文章
181觀看次
暫時性腦缺血可能7症狀 資料來源╱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(第29卷第6期)、劉一宏醫師 製表/人間福報編輯部

【本報台北訊】許多人說「小中風」是中風前兆,什麼是小中風?根據診斷定義,小中風是指「小範圍的中風」,一般俗稱的「小中風」應為「暫時性腦缺血(TIA)」,是缺血性腦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,代表身體發出警訊,應盡速就醫治療並服藥控制,若置之不理,高風險者在未來二至七天可能演變成真正的大中風,一定要提高警覺。

過去暫時性腦缺血被定義為「因腦部缺血造成的突發、局部性神經功能喪失,通常不超過二十四小時」。二○○九年美國心臟協會與美國中風協會重新定義,TIA為「因局部大腦、脊髓或視網膜缺血造成的暫時性神經功能失常,未見急性梗塞」。

小中風不明顯

症狀不容易監測

影像學上是否能找到結構異常即「梗塞」,成為TIA與中風(stroke)主要的區別。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一宏指出,中風屬於血管結構問題,即使血流恢復,也連帶有結構性受損,透過影像檢查清楚可見,但暫時性腦缺血恢復後,通常神經與血管並未受損。

「暫時性腦缺血與中風不同。」劉一宏說,醫學上的小中風專指「小範圍的中風」,有時小到不在神經感測區,甚至是「無症狀」中風,難以監測,有時則是失智、記憶方面表現,不一定會在運動腦區造成手腳無力等症狀,症狀不明顯,但仍屬於中風。

劉一宏表示,為了和患者溝通時方便,對於「暫時性腦缺血」有時會以小中風代稱。暫時性腦缺血會出現單側手腳無力、臉歪嘴斜、口齒不清、手麻腳麻、複視或暫時性單眼失明等症狀,若曾出現單側肢體無力及言語障礙,之後再中風的風險較高。

注意日常飲食  

控制三高防中風

暫時性神經功能缺損的成因相當多,並非都是中風前兆。劉一宏說,有時民眾因慢性疾病,例如高血糖導致單側手腳、臉部發麻,但血糖降下來就會恢復。有些疾病表現和TIA類似而易混淆,包括癲癇發作、偏頭痛、代謝障礙或暈厥等症狀,也可能出現認知功能障礙、姿勢性低血壓或眩暈,及早區別有助於治療。

劉一宏指出,暫時性腦缺血與高血糖、高血脂息息相關,可能因頸動脈或其他血管內斑塊剝落,流到較遠端的腦血管導致阻塞,治療上必須用藥穩定住斑塊,若用藥效果不佳,可以考慮用血管支架治療,穩定血管內的斑塊。

TIA是造成未來缺血性腦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,及早處置對預防中風有很大幫助。劉一宏說,中風最大風險的就是三高與抽菸,建議民眾注意日常飲食,戒除菸酒,並控制三高,避免中風。

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

相關文章

Related articles

熱門文章

Most read
看更多 看更多
追蹤我們 訂閱《人間福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