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廁後摸貓狗未洗手 幼童高燒腹絞痛黑泥便

THE MERIT TIMES
王淑芬
字級
收藏文章
105觀看次
梅雨季節是病毒孳生期,醫生建議要養成孩子的好習慣,如廁或摸貓狗後應徹底清潔雙手,避免沙門氏菌感染。圖/Unsplash

【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】發燒、腹瀉常見於兒童,嚴重者還可能出現血絲或黑泥便等情形。阮綜合醫院兒科醫師楊岱璟今(5/27)日指出,沙門氏菌是人畜共通疾病,在高溫下間容易於生水、生蛋或沒煮熟生鮮中繁殖,也可能在上完廁所、接觸貓狗沒洗手而飲食感染。

楊岱璟根據醫學調查指出,食源性及水源性疾病中有1/3是由沙門桿菌引起,並以夏季、大雨淹水後病例最多見。他說,特別是梅雨季即將到來,5歲以下嬰幼童是高危險群,需做好防範和照顧。

2歲半的蔡姓男童發燒腹痛,腹瀉黑泥便一天10幾次,拉到虛脫。住院後的發炎指數破百,糞便培養確定沙門氏菌,醫生以第三代頭孢子抗生素與益生菌治療,經過一周的照護才康復。

3歲的小智也高燒腹痛,腹瀉泥便有血絲。楊岱璟說,孩子住院初期仍在每次腹瀉前腸絞痛,高燒到攝氏40度,糞便培養也確定是沙門氏菌感染,經使用第三代頭孢子抗生素及點滴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才退燒,痊癒出院。

楊岱璟指出,沙門氏菌是人畜共通疾病,尤其在炎熱的夏天,容易在生水,生蛋,奶製品及沒煮熟的生鮮中大量繁殖。傳染途徑是接觸、糞口傳染,最可能是上完廁所、接觸貓狗家禽家畜後,沒洗手或沒擦乾淨,手上的沙門氏菌透過吃食飲品或接觸造成感染。

醫生說,5歲以下幼童與體弱長者是高危險群,初期症狀噁心嘔吐、腹痛下痢如同急性腸胃炎,接著會有高燒不退、腹絞痛瀉泥便,墨綠色糞便或帶有血絲等。

要預防感染沙門氏菌,醫生提醒務必在如廁後、換尿布或觸摸動物後,以及進食前、煮食前清潔雙手,以免吃進病菌或擴散傳染。

沙門氏菌在攝氏60度加熱20分鐘或煮沸5分鐘才能消滅,醫生建議勿食生蛋、破蛋,不喝過期牛奶或乳製品及沙拉,也勿生、熟食混吃,減少吃冰品冷飲等可降低感染風險。

楊岱璟提醒,一旦家人有腸胃炎症狀出現,協助照顧者也應該避免處理家人的飲食,以防止病菌再傳播他人。

 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

- 支持福報,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-

前往支持
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

相關文章

Related articles

熱門文章

Most read
看更多 看更多
追蹤我們 訂閱《人間福報》